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文库>>正文
理论文库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报告

2020年11月05日 20:38 信息工程系宣 点击:[]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原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系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培育单位以来,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做到“七个有力”,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服务.引领﹒探索”为建设主题,以“院系﹒核心﹒发展”为建设目标,立足支部实际,坚持“总体设计、制度管理、目标推进、品牌建设、示范引领”工作思路,贯彻“服务党员教育、严格监督管理、注重组织宣传、发挥思想引领、关注服务群众、促进支部建设”工作理念,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严格规范基层组织生活,规范完善支部党建系列制度体系,从严教育管理师生党员,扎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打造党建工作品牌,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

培育期内,教工党支部基于现有的党建研究成果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摸索构建出以培养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靶向”,“一核双驱四全育人”的党建工作体系。该体系以建设一个高水平样板党支部为核心,以全方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重点,以“德、技”双轴驱动为党建育人模式,以全员、全程、全方位以及全课程育人为具体途径,切实提升教工党支部建设水平。在“一核双驱四全育人”党建工作体系框架下,我们摸索形成了“1+2+3”的支部工作新机制,精心打造了微笑+劳动的党建育人双品牌,将支部党建成果真正落地落实到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过程中。

二、建设培育具体情况及成绩

(一)“七星共曜”建立“北斗”党建工作新格局

为切实提升教工党支部建设水平,全面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党建全覆盖,教工党支部搭建了七星共曜的“北斗”党建工作新格局。

打造“学习教育之星”,强化党支部教化功能和教育引领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发挥教育在提高党员政治素质、促进党建文化发展上的功能。打造“高效管理”之星,通过“五措并举”全面夯实管理基础,积极创新党员管理手段,全面推行灯塔党建在线党员发展纪实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教育管理并行,有效提升了支部党建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打造“监督尽责之星”,通过严格制度落实,确保监督党员有力,保障支部党员干部履责尽责。建立多维谈话机制,打通沟通渠道,了解党员、群众思想状况和意见需求,自觉接受监督,提升服务意识,营造支部良好政治生态。打造“组织引领之星”,以支部党员为排头兵,全方位引领系部争先创优新风尚,带动师生积极投身院系改革发展,促进教育科研管理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特色宣传之星”,继续发挥传统教育渠道优势,依托系部专业特色,创新打造新媒体宣传平台,开展品牌教育活动,切实引领支部师生听党话、跟党走,把师生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打造“思政育人之星”,深挖思想政治元素,并将思政贯穿于教学、科研、活动、服务各个环节,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推进思政日常化,找准师生的价值共鸣点,促进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把准青少年“拔节孕穗”关键期。打造“微笑服务之星”深入打造微笑文化品牌,借助常态化帮扶机制,组织带领全体支部党员扶贫助困开展志愿服务,倡导微笑服务,传递幸福温暖,最大程度凝聚组织正能量。

北斗党建格局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样板党支部这一核心,以教育、管理、监督、组织、宣传、凝聚、服务七条路径为发力点,致力于支部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三力合一,使支部堡垒作用更加牢固,指引全体党员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领航系部发展。

1、教育党员:突出政治指导作用,营造浓郁教育氛围

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两个方向抓牢党员学习教育,确保教育党员有力。一是把握宏观方向,坚持党的思想建设原则。坚定不移地将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政治任务,教育引导支部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维护”,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人民心中落地生根。二是注重微观细节,进一步加强“党内组织生活”理念。制度建设层面,不断巩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成果,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内容形式层面,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创新教育活动形式,营造浓郁的学习教育氛围。

具体来说,支部突出做了以下三点:

一是抓牢制度的规范落实,促进学习教育常态化,“三会一课”制度落实规范化,支部主题党日定期化,组织生活安排课表化,实现对支部党员教育取得实效。每周四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每月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每季度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党员教师领学集体学习。同时,统一规范“三会一课”记录标准,明确党员学习笔记要求,每季度检查“三会一课”记录和党员学习笔记,实行组织生活全程纪实管理。

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深入推进主题教育活动。我们提出了“四性三化六到位”工作方法和要求,通过制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政治理论学习意见》、《支部党员干部讲党课计划表》等,加强了主题教育活动的规范性、贴近性、创新性、互动性,全面保障人员到位,时间到位、内容到位、效果到位、前移到位、交流到位,实现组织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行科学化,切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效提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质量。

三是创新教育形式和渠道,提升教育效果。对于党课,我们创新“我是主讲人”党课新形式,实施“互动式党课”,鼓励每一位普通党员上台主讲一个主题,实现“一人讲”向“大家讲”的转变,提供“菜单”,根据党员关注的热点焦点,制作“个性化”选题。采取PPT 课件,穿插讨论,答疑等互动形式,说政策、讲故事、讲案例、寓教于理,寓教于乐。通过严格制度,创新形式,实现党员教育扎实有效。此外,支部依托“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平台,建立了支部党建网站、“星火在线”微信公众平台、支部建设微信群、QQ群等工作、学习、宣传平台,拓宽教育平台,提升教育效果。

2、管理党员:创新管理工作机制,增强党组织活力

培育过程中,支部强化管理创新,在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等方面提出具有改进、创新的“1+2+3”工作方法;全面推行了灯塔党建在线党员发展纪实管理系统,线上线下同步,促进了党员全面、有效的管理;建立了“为民服务”长效机制。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广泛开展“志愿日”集中服务等活动;建立QQ联络群,加强党员之间的联系,增强党组织活力。

具体来说,支部突出做了以下五点:

一是坚持党员发展标准,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创新并探索了“1+2+3”工作方法,真正达到党建工作与系部工作互通互融。教师党支部积极团结凝聚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注重政治合格,端正师生入党动机,制定年度党员发展计划,推进党员发展工作。全面推行灯塔党建在线党员发展纪实管理系统,线上线下同步、教育管理并行,扎实做好党员培育发展工作。

二是推进组织关系管理和党费收缴工作。制定了《党员出国(境)请假审批表》、《党员出国(境)保留党籍申请表》《党员恢复组织生活(党籍)审批表》和《预备党员恢复预备期审批表》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党员管理制度,做好党员党组织关系接转、流动党员和出国境党员管理工作。党支部严格按照《中共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办法(试行)》进行收缴、使用和管理党费。建立QQ联络群,密切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组织之间的联系。

三是抓牢抓实学习培训。2018年和2019年党支部安排党员培训集中学习在50学时以上,教育引导党员教师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例如,党支部每学期制定党课集体学习计划表,并挑选优秀学习笔记进行展示学习。

四是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师生党员在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中“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支部开展了争创“五好党支部”、争做“四讲四有”党员活动,先后完成了二轮党员先锋岗授牌,被授予集体先锋岗2个、党员个人先锋岗5个。通过支部党建网站、“星火在线”微信公众平台、QQ群、微信群等平台进行宣传教育。

五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管理,树立党员师生先进形象。首先,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表率。陈静老师获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称号,甘博老师被评为学院“十佳师德标兵”,李家俊老师参评“齐鲁最美教师”。

3、监督党员:履行党内监督职责,做好党员监督工作

支部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形成科学管用的防错纠错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不断增强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能力。首先,党内监督作为全支部的任务,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坚持立足于小、立足于早,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进行约谈函询、诫勉谈话,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其次,党员民主监督作为党内监督的基本方式。在党支部会议上,党员勇于对违反党章党规的行为提出意见,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负责地向党支部反映党支部组织和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支部鼓励和支持党员在党内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干扰妨碍监督、打击报复监督的人要依纪严肃处理。第三,支部领导干部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重视党员教师、学生、非党员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鼓励非党员讲真话、进诤言。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违规违纪典型问题严肃处理。最后,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学习剖析,发挥警示作用,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具体来说,支部突出做了以下四点:

一是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党员行为。制定并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制定《谈心谈话计划表》,全体党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谈话,并填写《谈心谈话记录单》。2018年、2019年均完成了支部委员之间、支部委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谈心谈话;从多方面落实系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保证党员忠诚干净担当。例如,全体党员签订《廉政确认书》、辅导员签订《辅导员廉洁承诺书》、全体教师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

二是及时掌握了解党员思想状况和意识形态工作动态情况,根据深入调查了解,每学期完成《干部职工思想状况分析报告》。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摆和解决问题。

三是严格落实逐级汇报工作制度。党支部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监督,每学期末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本支部工作,每年向支部党员大会报告工作情况。党支部每年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同时建立约谈机制,对群众满意率低的党员进行督促整改。

四是健全党员组织处置措施和退出机制。党支部将制度落地落实,及时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按照学院党员处置和退出制度监督全体教师党员。

4、组织师生:选优配强工作团队,发挥先锋引领作用

凝聚力是战斗力的基础,是增强战斗力的保障。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把统一思想、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其凝聚人心、增进共识的作用。通过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实践引领,真正使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叶茂根深,发挥出师生最强有力的凝聚力,用凝聚的力量来助推党的建设,真正筑牢建设基石。

具体来说,支部突出做了以下三点:

一是凝聚思想共识,汇聚精神力量。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教师务实工作、关爱学生、团结有力,全心全意投入在教学和科研之中,以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为荣。党员教师与学生进行结对子,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的成长,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赢得学生敬爱和信任。

通过教代会、省级文明创建等活动组织带动师生积极参与学院重要事项讨论决策。通过落实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师生制度、学业导师指导制度和召开主题班会、讲座、论坛、每周团课,增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提升育人成效。党支部团结带领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为止,已完成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同时深挖凝练思想政治元素,打造了《大国方略》思政课程,成功申报省级“四全育人”思政课题,逐渐构建教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2020年3月,所有专业课完成“课程思政”教学标准的编制,为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加强思想引领,强化党员意识。2019年10月,支部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入党初心,接受党性教育,激发了广大党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为每位党员举行“政治生日”活动,并颁发生日贺卡和生日礼物,增强了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教工党支部引领带动师生积极参与班级、年级、学生组织管理工作,引领优良班风学风校风建设,积极参与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5、宣传师生:探索宣传途径,占领宣传主阵地

教工党支部高度重视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基层党支部作为最接近师生的重要载体,工作中,支部充分发挥宣传师生重要作用,通过及时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规范到位,深入领会相关会议及讲话精神,同时注重发现、树立、宣传及推广师生身边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做到典型示范。通过树立身边具体可见的先进党员模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具体来说,支部突出做了以下三点:

一是传达贯彻到位,有序推进落实。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主题教育、集中学习、课堂教学、政策宣讲等,引领师生听党话、跟党走,把师生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决议,结合系部实际抓好组织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效防止各类错误思想文化侵蚀,教育引导师生在课堂教学、论坛讲座等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通过建立《重点工作督查清单》严抓落实,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做到有制度,有办法,定期督导有记录。通过开展“唱响红色经典”活动、红色主题“快闪”、“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潜移默化的引导师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

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开展了“战疫进行时-‘云支部’让党性在抗疫斗争中闪耀光芒”、“信息工程系师生同上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等等在线活动,加强思政教育,深化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引导全系师生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定“四个自信”。

二是打造宣传平台,传递党的声音。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注重发现挖掘师生身边典型,深入提炼树立具有较大影响力代表性、可学习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充分利用党建网站、“微笑信息”“星火在线学习平台”网络平台,微信、QQ、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扩大宣传影响。宣传内容涵盖中央下发的重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发的上级单位及学院下发的重要精神学习资料;教工党支部的工作动态;系部内党员先锋岗、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党支部拍摄的政治生日学习视频等。支部还通过组织宣讲报告、座谈交流、文化文艺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广大师生学做先进、争当先进的深厚氛围。

6、凝聚师生:注重三观教育,强调凝心聚力

支部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再出发,凝心聚力谋发展”思路,把统一思想、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其凝聚人心、增进共识的作用,以确保做到凝聚师生有力,真正发挥出师生最强有力的凝聚力,用凝聚的力量来助推支部、系部的建设。

具体来说,支部突出做了以下四点:

一是构建“五维一体、四阶递进”的德育体系。教育引导支部党员、任课教师在深入发挥“课堂思政”育人功能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从课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社团组织、学生服务管理等维度进行三观教育与实践。注重开发建设了《大国方略》等特色思政课程资源,同时将德育体系融入到系部五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中。强化课堂育人主渠道、提高管理服务育人新标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拓展思想价值引领新领域。用思想引领教学,形成以党促教新模式。以党建促教学,以教学强党建,系部以党建为依托,发挥教学水平高的党员教师的先锋引领作用,通过教学互带、设置党员先锋集体岗、个人岗等方式,为全体教师树立了教育教学典范,带动了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投身教育的积极性。用思想引领研究,以科研促进发展。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支部党员、系部教师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教学改革、成果推广等工作中,推进师生遵循中国特色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评价办法。建立思想引领下教学与科研的协调机制,完善了科研项目审批管理流程,强调思想价值的把关和引领,健全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推广机制。

三是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贯穿师生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过程,增强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实效性。通过开展寻访大峰山革命烈士陵园等以红色文化体验、革命遗址寻访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以大学生暑假“三下乡”项目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志向,发展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强化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开展校园服务类、社区服务类、公益服务类、特殊群体服务类、赛会服务类等志愿服务,引导师生在实践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四是增加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支部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制度》、《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制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制度》、《意识形态工作检查考核制度》、《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五项制度,切实增强抓落实意识,严格执行制度规定。通过开展党支部小组成员与党员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同志式的谈心谈话活动,关心了解师生思想政治状况,及时回应师生重大关切。有效防止各类错误思想文化侵蚀,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课堂教学、日常生活等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做好政治吸纳、团结凝聚、教育引导工作

7、服务师生:健全服务机制,倡导人文关怀

党支部强化服务功能作为创新和改进工作的基本着眼点,健全师生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帮扶机制,以确保做到服务师生有力。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把师生放在心上,从师生日常面临的学习、工作、生活入手,关注群众利益、保障群众权益,使师生凝聚在党支部周围,共同推动系部的发展。

具体来说,支部突出做了以下两点:

一是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以党支部为中心常态化师生服务,做到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帮扶困难师生群众。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开展服务、帮扶、慰问等活动。从系部实际出发,既注重对师生群众进行精神方面的慰问和激励,又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以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利用节假日时间走访学生、贫困和生病教职工家庭,用心用情关怀,传递党的温暖,增强师生归属感获得感。

二是创新服务载体,拓宽交流平台,丰富活动形式。支部已建成的党员之家,形成教师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常态化联系、帮扶机制。依托支部书记信箱、支部网络平台、支部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形成支部网格化管理交流服务平台。推行全系“战略大网格”,实施精细管理“小网格”,推进党组织活动开展网格化,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推进教育管理网格化,实现党员管理全覆盖;推进资源信息配置网格化,实现党的活动全覆盖;推进服务体系网格化,实现师生服务全覆盖。加强与师生群众的交流,党支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坦诚相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常态化了解师生诉求,倾听师生意见建议,有效解决师生身边的问题,解师生之所难,使党支部成为党员和师生的归属地、发展地和成就地。

(二)“德、技”双驱形成党建育人新模式

为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突出强化党的领导作用,形成党建引领下的育人工作新模式,培育期内,支部按照“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探索完善了党建+教育的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了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不断进行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用党建统领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党组织建设与职业教育工作深度融合,最终形成了“德、技”双轴驱动的党建育人新模式。

1、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构建“五维一体、四阶递进”德育体系

以现有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融入丰富的党建文化资源,突出党建的政治引领作用,从“课程、活动、环境、平台、考核”五个维度开展德育工作研究,在立德树人思想引领下,以“一体两翼”式课程体系、“成就体验”型教学活动、“春风化雨”般环境浸润,“开放共享”式学习平台,“知行一体”的考核机制为途径,形成“认知、养成、提升、助行”四阶递进的思政培养链,研究构建党建引领下"五维一体、四阶递进" 的德育体系,达到“润智、润德、润心、润行” 的德育目标。

    搭建以思政必修课为主体,思政特色选修课、思政融入专业课即课程思政双翼互补的课程体系。开设思政第二课堂,利用论坛、讲坛、演讲、青马工程、五心工程等将主题性活动与综合性活动相结合,发挥党建共建基地实践功能,搭建“教育+实践”的活动模式。营造宣传、学习、文化、实践四个环境,让学生在长期熏陶下自我完成“看、感、悟、行”四步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借助网络技术优势,通过微课、慕课、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到梦空间等形式搭建“开放共享”式学习实践平台,运用契合学生特点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渐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改变传统单一的教育考核方式,通过知识性、过程性、发展性、成果性多元考核取代一卷式期末考试,建立“知行一体”的考核机制。

德育体系搭建中通过将党建文化资源融入各个环节切实发挥党建教育引领作用,从党建资源整合用力,延展德育教育内容,不断拓展思政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让德育变得有思想、有色彩、有温度、有效果,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切实推动德育工作改革创新。

2、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基本思想,构建“四性四化”技能培养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这是职业教育基本思想,而职业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就要把育人作为根本目的,牢牢把握职教思想性,才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也能促进更好地就业。另外,职业教育的培养既不同于普通大学本科又有区别于一般的技能培训,既要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知识的储备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更加强调知识的灵活和应用,满足就业岗位要求,做到素质高、技术好、能力强、潜力足。针对这些要求并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四性四化”互相嵌入互补互促的职业教育技能培养体系。

“四性”为思想性、针对性、实践性、发展性。思想性是指在技能人才培养中要时刻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将丰富的党建文化资源融入到专业技能教学中,通过思想引导实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促使学生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知识、懂技能、有理想、有追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双高”人才。针对性是指技能培养要根据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倾向,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等教育支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得到激发,都能“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实践性是指利用产教融合契机,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使技能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和岗位技能要求相结合。协调实训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进行全面、准确的考核,使学生真正忙起来用起来,迅速、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发展性是指培养学生专业核心岗位能力为主兼具一岗多能的专业技能。将核心岗位技能与岗位延展性技能浓缩在一起,增强跨岗位的知识、技能联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四化”为一体化、信息化、标准化、终身化。打造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专业技术与企业需求的统一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实质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水平。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借助网络丰富的课程资源,推动线上+线下移动学习方式,不断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推进技能教育标准化建设。在职业教育国家标准框架内,联合行业、企业,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专业技能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推进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为学生技能培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搭建终身化学习平台。在终身化学习理念下探索建立学分银行。整合优化职业院校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建立面向社会大众,以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学分银行”。学分的积累作为个人学历提升、技能鉴定的重要依据,通过推动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互认与转换,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三)“四全育人”拓展党建育人新途径

基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研究基础上,融合“全课程”的育人理念,进一步研究四全育人途径。

全员育人指要覆盖参与教育的每一名师生,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引导作用和学生自我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动全体任课教师承担价值观教育引导职责,教育学生的同时通过不断改进课程的教学方法,使专业课里专业知识部分与课程思政部分有机结合,教师不断成长为“双带头人”,最终逐渐建立新型的党团引领、校企互补、教学相长、师生共育、协同协力的全员育人机制。全过程育人指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使职业教育既有知识技能传授又有以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思政元素的渗透,不卡阶段、不限年级、融入育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指调动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各方资源协同育人,利用课程、活动、环境、岗位等育人渠道,将价值观引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贯穿到各个空间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提升其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自身知行统一。全课程育人指打破学科、专业、理论界限壁垒,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根据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整合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价值观系列课程、职业素养课等各门课程,融入思想政治资源,建立起完整、系统、具体、全面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从每门课程中汲取思想力量、锻炼技术技能、提升职业素质。 

与以往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相比,“四全”育人增加了一个“全课程”育人。通过开设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等四位一体的全课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四全”育人途径既是对“三全”育人的补充和丰富, 更是对“三全”育人的强化。它是通过实现主体维度上的“全员育人”、时间维度上的“全程育人”、空间维度上的“全方位育人”以及课程设置维度上的“全课程育人”,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技能教育结合起来,切实发挥了协同育人作用,共同提升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四) “1+2+3”形成支部工作新机制

“1+2+3”工作机制,1是核心,以支部书记为核心,2是在支部班子带领下,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3是三阶段培养,就是将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积极向组织靠拢的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按照发展程序优先发展到组织中来,再将组织中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党员教师配备到支委的岗位上培养锻炼,切实提高支部班子建设水平。

“1+2+3”工作机制是组织管理方法的创新,主要解决的是党建、业务互融互通和党员教育培养选拔任命长效运行的问题。在这个工作机制下,我们突出的不再仅仅是大家的教师、学生的身份而是党员、团员、工会会员的身份。每个人的隶属关系也从原来的班级、教研室转变为更加有组织的工会、团支部、党支部。通过三阶段的党员培养机制,对不同身份的师生的教育培养也实现了阶段性、常态化、闭环式运行。“1+2+3”工作机制的构建,使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引领工会建设的格局逐渐显现。系部的每一项中心工作也不再仅仅是业务工作,更是在党支部引领下的一项项攻坚克难项目任务。“1+2+3”工作机制较好实现了党建发展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

1、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党政工团发挥合力

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努力打造一套“团结、和谐、向上、奋进”的支委班子。支部书记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把握政治方向,以带头闯、敢担当的精神气魄团结带领支部全体成员积极围绕系部发展任务开展工作。支部各委员发挥具体带领作用。按照“1+2+3”工作机制实施要求,党支部各委员都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骨干,支部委员负责谋划实施,以项目带动的形式,带领师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这样不仅提高了支部委员的主动性和担当意识,也同时辐射全系师生。党员干部模范带头,有效激发了全系师生的向心力和积极性。同时,我们实施了网格化服务联系制度。系部所有的党员、青年团员、工会会员在支部支委中都有自己的联系人。这种做法一方面有效推动了党群联系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党在这些组织中的影响力、凝聚力。这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结构,使得党的领导在基层实现了全覆盖,也使党支部真正成为了凝聚团员、会员、群众的核心,党政工团在系部事业发展中形成了合力。

2、以支委班子为统领,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以支委班子为统领建立不同的“项目团队”完成系部发展任务。项目的选择可以是系部常态化的学生教育管理任务也可以是如“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文化艺术节”等阶段性重点完成的任务。每一个项目从确立到实施必须经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研究。项目团队负责人至少有一人是支委委员。项目团队成员的组成打破师生界限、专业界限,按照项目实际需要组成,其中支部党员占比超过一半。这种组织结构有效促进了成员之间的沟通,使系部资源更加高效的配置和整合,支部党员的广泛参与也使得项目团队在把握方向、解决复杂问题上更加有力。 党员的模范作用使整个项目团队重新焕发活力,更具凝聚力和斗志。

以支委班子为统领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可以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引领作用:一是思想引领作用。在支委班子的统领下开展工作,可以有效的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引领全体师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有意识地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能力引领作用。项目团队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团队成员之间不再仅仅是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更是一种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团结协作关系。为更好更快的促进项目的完成,成员之间互通有共同,带头人的能力引领和传帮带作用更加突出,有效提升了整个团队的核心能力。三是示范引领作用。支部党员的积极参与使各个项目团队充满了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面临困难时,支部党员勇于“亮身份、做表率”,树立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工作作风,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3、党员“三阶段”培养机制,充分激发支部活力

为更好地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的导向,“有层次”地培养人才梯队,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我们建立了党员“三阶段”的培养机制。    

一是党组织主动关心和帮助系里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突出作用的非党员业务骨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引导,将其中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又积极向组织靠拢的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按照发展程序优先发展到组织中来,从而提高党员发展的质量,党支部党员的素质从源头上得到了提高。

二是支部强化对党员的培养。将组织中一方面业务工作能力强能够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又熟悉热爱党务工作的党员教师配备到支委的岗位上培养锻炼,从而打通了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培养选拔渠道,切实提高了支部班子组织建设水平。

三是积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围绕系部发展的任务向教育管理一线推荐输送党员骨干,在支部支委的引领下,党员的先进性示范性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也使党员在工作锻炼中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了系部党建和业务工作互融互通共同发展。

党员的“三阶段”培养机制使党员的教育、发展、培养、任用、输送实现了阶段性、常态化、闭环式运行,使系部党建与业务工作形成了良性互动,提升了党员素质,促进全体党员“走前列、做表率、创一流”,真正发挥标杆引领作用,也充分激发了支部活力。

(五)“微笑”+“劳动”,精心打造支部党建育人双品牌

1、“微笑信息、情满劳职”文化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延伸

2014年,信息工程系以“溢微笑之容”为主题努力打造“四位一体”育人文化品牌。倡导微笑,学会微笑,通过微笑教育,让系部全体同学性格开朗起来,心胸开阔起来,学习开心起来,从而提升良好的微笑文化价值,最终达到“育心、育德、育智、育情”四育联动的育人新目标。2018年创建培育以来,信息工程系坚持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思想,继续深入挖掘微笑文化内涵,围绕“微笑信息、情满劳职”主题,通过各种活动宣传,为品牌注入了新的动力,品牌文化效应不断向外辐射。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视觉形象系统,提升系部的美誉度。按照“简洁、规范、美观、正向”的原则,分步骤、分节点推进系标、系徽、吉祥物等VI视觉系统设计,全面推进以微笑信息品牌为核心、特色活动为支撑的品牌建设,逐步实现由“一校一品”向“一系一品”转变。二是宣讲育人文化理念,增强价值观念的渗透力。学生自己动手打造“笑脸墙”,传播微笑文化内涵,用浓厚的快乐幸福氛围感染师生;借力山东省高职高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研究会,通过“党校培训”“知行讲坛”“课程研学”等平台,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并重点开展“五个一”活动,党员教师撰写一篇高水平党建思政论文、进行一次形势政策宣讲、支部辅导员准备一次精彩主题班会、全员开展一次专题培训、每位党员读一本好书,将党建引领下的微笑文化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三是搭建立体宣传模式,增强微笑信息的知名度。通过黑板报、制作专题展板等方式宣传微笑文化;借助院报、系刊等载体开展系列活动的宣传;采取“互联网+”思维,利用系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提升文化品牌社会影响力。

2、“沉浸式”劳动教育为事业发展提神、铸魂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既是学院的文化传统,更是劳职人的历史使命。

培育建设以来,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不断深化劳动教育,一方面将劳动精神与专业教学相融合,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用劳模故事和鲜活素材生动阐释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深厚劳动情怀。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形式,使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每个学生的灵魂深处。支部借助“劳动文化月”“职教宣传周”“创意艺术作品展”等活动,将优秀学生作品集中进行展示,激励广大学生以先进为榜样,树立宏大志向,更加坚定系部师生的文化自信,提振创新发展的精气神,凝聚干事创业的奋进力量。此外,支部还打造格调高雅、特色鲜明的工匠精神室廊文化,打造VR交互式教学场景,不断拓展劳动文化宣传教育渠道,有效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在保证其教育教学功能性的同时,突出劳动文化特色。

    基础牢则事业兴,基层稳则全局稳。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建设培育以来,一直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以抓系部首先抓支部,强系部首先强支部的理念,在党建全面引领下,切实抓好系部的各项工作。党支部围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制度建设创新发展。支部及时掌握制度执行中暴露的问题,坚持继承创新原则,健全相应制度,确保制度执行到位,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教工党支部继续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建立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支部讨论决定的机制,确保民主议事渠道通畅。依托党员联系服务师生制度,教工党支部建立了自己线下的网格化联系服务体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专业优势,支部拓展线上服务渠道、帮助解决师生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加亲和力、增强归属感、提高针对性、提升工作效能。培育期内,教工党支部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考核,把党员理论学习、制度落实、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量化积分管理范围,党支部工作监督考核结果与党员评先评优、职称评定、晋级提拔等挂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弘扬正气,形成良好氛围和正确导向。此外,支部积极探索凝练建设经验,推广运用优秀工作方法,打造党建工作亮点品牌,选树成长成才典型、教书育人典型、管理服务典型、道德模范典型,巩固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成果,也为学校党建工作注入活力,推动党建质量普遍提升。

总之,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树标尺、指方向、定标准,下沉工作重心,下传责任压力,补短板、强弱项,抓创新、破难题,使支部真正做到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七个有力”,确保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1+2+3”机制下基层党支部建设发展模式研究

——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为例

 摘要:“1+2+3”的党支部工作机制的建立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化解难题促进发展的保证。该机制解决了基层党支部建设与系部工作互融互通的问题,建立了支部党员教育培养选拔任命长效机制,实现了党建引领下的系部发展,成为基层党支部围绕党建促发展的有效抓手。

关键词:“1+2+3”工作机制;党支部;发展模式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探索建立一套规范可行可推广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模式也成为研究如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自成立以来,以“服务﹒引领﹒探索”为发展主题,以“院系﹒核心﹒发展”为目标,坚持“整体设计、系统管理、目标推进、品牌建设、示范领先”的工作思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贯彻“服务党员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院发展、服务群众困难、服务支部建设”工作理念,严格对标看齐,勇于改革创新,努力争创先进,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构建“四型五好”党支部。[2]

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现有党员13人,党员分布每个专业,实现了组织全覆盖。但是要想真正将党建工作融入每个专业、工作的每个环节,真正达到党建工作与系部工作互通互融,我们还需要统筹谋划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于是我们提出了 “1+2+3”工作机制并探索了“三阶段”的党员培养。实践证明,这套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下的系部发展,成为教工党支部围绕党建促发展的有效抓手。

一、“1+2+3”工作机制提出的背景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

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3]贯彻从严治党,更要延伸到基层党支部。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为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只有通过加强自己的建设,才能有效发挥思想引领和组织核心作用,才能真正聚人心、促发展,激励全体党员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二)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4]要想办好教育就是要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育人全过程,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推动党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而做好这一切的保证和关键就是加强党的领导,以高质量的党建带动支撑高校高质量发展。

(三)化解难题促进发展的保证

近年来,在不断努力探索中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党建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在围绕“以支部建设高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和学院事业发展高质量”这条主线工作时发现,虽然我们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规范动作”并抓好部署落实,但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规范管理轻方法创新的问题。支部建设上,我们能够明确建设标准要求,细化建设内容,但是缺少围绕党建抓系部发展的能力和手段,党建与系部中心工作互融互通的渠道没有完全打开,“两张皮”的现象仍旧存在。在党员培养中,只是停留在发展层面,缺乏教育培养选拔任命长效机制。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设计一种有效的工作机制加以系统化的解决。

二、“1+2+3”工作机制的架构

“1+2+3”工作机制,1是核心,以支部书记为核心,2是在支部班子带领下,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3是三阶段培养,就是将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积极向组织靠拢的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按照发展程序优先发展到组织中来,再将组织中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党员教师配备到支委的岗位上培养锻炼,切实提高支部班子建设水平。

“1+2+3”工作机制是组织管理方法的创新,主要解决的是党建、业务互融互通和党员教育培养选拔任命长效运行的问题。在这个工作机制下,我们突出的不再仅仅是大家的教师的身份而是党员、团员、工会会员的身份。每个人的隶属关系也从原来的专业、教研室转变为更加有组织的工会、团支部、党支部。通过三阶段的党员培养机制,对不同身份的教师的教育培养也实现了阶段性、常态化、闭环式运行。“1+2+3”工作机制的构建,使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引领工会建设的格局逐渐显现。系部的每一项中心工作也不再仅仅是业务工作,更是在党支部引领下的一项项攻坚克难项目任务。“1+2+3”工作机制较好实现了党建发展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

(一)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党政工团发挥合力

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努力打造一套“团结、和谐、向上、奋进”的支委班子。支部书记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把握政治方向,以带头闯、敢担当的精神气魄团结带领支部全体成员积极围绕系部发展任务开展工作。支部各委员发挥具体带领作用。按照“1+2+3”工作机制实施要求,党支部各委员都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骨干,支部委员负责谋划实施,以项目带动的形式,带领师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这样不仅提高了支部委员的主动性和担当意识,也同时辐射全系师生。党员干部模范带头,有效激发了全系师生的向心力和积极性。同时,我们实施了网格化服务联系制度。系部所有的党员、青年团员、工会会员在支部支委中都有自己的联系人。这种做法一方面有效推动了党群联系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党在这些组织中的影响力、凝聚力。这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结构,使得党的领导在基层实现了全覆盖,也使党支部真正成为了凝聚团员、会员、群众的核心,党政工团在系部事业发展中形成了合力。

(二)以支委班子为统领,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以支委班子为统领建立不同的“项目团队”完成系部发展任务。项目的选择可以是系部常态化的教育教学任务也可以是如“技能大赛”、“优质校建设”“品牌专业群建设”等阶段性重点完成的任务。每一个项目从确立到实施必须经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研究。项目团队负责人至少有一人是支委委员。项目团队成员的组成打破师生界限、专业界限,按照项目实际需要组成,其中支部党员占比超过一半。这种组织结构有效促进了成员之间的沟通,使系部资源更加高效的配置和整合,支部党员的广泛参与也使得项目团队在把握方向、解决复杂问题上更加有力。党员的模范作用使整个项目团队重新焕发活力,更具凝聚力和斗志。

以支委班子为统领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可以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引领作用:一是思想引领作用。在支委班子的统领下开展工作,可以有效的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引领全体师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有意识地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能力引领作用。项目团队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团队成员之间不再仅仅是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更是一种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团结协作关系。为更好更快的促进项目的完成,成员之间互通有共同,带头人的能力引领和传帮带作用更加突出,有效提升了整个团队的核心能力。三是示范引领作用。支部党员的积极参与使各个项目团队充满了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面临困难时,支部党员勇于“亮身份、做表率”,树立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工作作风,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党员“三阶段”培养机制,充分激发支部活力

为更好地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的导向,“有层次”地培养人才梯队,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我们建立了党员“三阶段”的培养机制。    

一是党组织主动关心和帮助系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突出作用的非党员业务骨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引导,将其中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又积极向组织靠拢的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按照发展程序优先发展到组织中来,从而提高党员发展的质量,党支部党员的素质从源头上得到了提高。

二是支部强化对党员的培养。将组织中一方面业务工作能力强能够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又熟悉热爱党务工作的党员教师配备到支委的岗位上培养锻炼,从而打通了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培养选拔渠道,切实提高了支部班子组织建设水平。

三是积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围绕系部发展的任务向教育教学管理一线推荐输送党员骨干,在支部支委的引领下,党员的先进性示范性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也使党员在工作锻炼中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了系部党建和业务工作互融互通共同发展。

党员的“三阶段”培养机制使党员的教育、发展、培养、任用、输送实现了阶段性、常态化、闭环式运行,使系部党建与业务工作形成了良性互动,提升了党员素质,促进全体党员“走前列、做表率、创一流”,真正发挥标杆引领作用,也充分激发了支部活力。

三、“1+2+3”工作机制的成效

“1+2+3”工作机制的构建和应用解决了以往工作中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的问题,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党建全面引领下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的有效运行,一方面达到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真正贯穿渗透到系部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真正将全系师生的力量调动凝聚起来,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互融互通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作用有效发挥。教工党支部自“1+2+3”工作机制实施以来,以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支部全体党员“四个意识”得到有效增强。支部全体党员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全系师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他们带动全系师生以问题为导向,共同完成系部重点任务,解决系部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围绕系部发展中心议题,支部组织党员和非党员师生共同交流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扬民主,努力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建言,在支部带领下,力求把每一项议题议深议透,最大限度地把全体师生组织起来投身学院改革发展,有效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

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1+2+3”工作机制下,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班级、进支部紧随时政分专题进行形势政策宣讲活动,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团课,通过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确保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支部注重将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师教育管理科研等各项工作中,打造教育管理质量提升工程。建立教育与科研的协调机制,教育内容与价值引导紧密结合,科研选题符合育人目标,实现教育计划和科研进度同频,教科研任务和管理、育人目标共振。此外,支部还通过党政联席会、学生评教反馈机制,改变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实施学业导师等制度全面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争先创优氛围明显增强。为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扎实开展,引导全体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党支部充分利用“三阶段”党员培养机制,层层做表率,人人做示范,在党支部发展中争当标兵、争做模范。在党建工作引领下,党支部先锋模范在前,标杆立影,教师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和师德标兵建设为标准,打造院级“十佳师德标兵”、党员先锋岗。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榜样、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1+2+3”工作机制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总结起来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步步的完善。一是要进一步在把握“核心”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核心,进一步发挥基层党支部在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们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向纵深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在把握党建与业务工作互融互通,互相促进发展这个“主线”上下功夫。以支部建设高质量引领促进事业发展高质量,以事业发展高质量保障提升支部建设高质量。三是要进一步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要在建设发展中找好发力点和创新点,在严格对标看齐的基础上勇于改革创新,激发基层工作活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霞.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季志刚. 高校“三型”教工党支部建设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

 [3]乐天中.准确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三重导向[J].理论与当代,2018(11):10-12.

 [4]窦现金.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J].中国农村教育,2019(07):15-1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