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协提案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勇于担当、加压奋进,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十大创新”、发展“十强产业”等重点工作,针对山东省数字经济、品牌强省、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巩固和扩大数字经济新优势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把数字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作为“十四五”时期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民革山东省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政策引领力度不够、市场基础与市场主体发展滞后、产业赋能不足、大型领军企业尚未发育成熟、数字人力资源薄弱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强化政府引导,研究制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协同推进机制,加强督导考核和监测评估,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以政府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联合的方式,设立形式多样的种子基金、创业基金、投资基金等,拓宽中小微企业及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和项目给予优先信贷支持。
(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主体培育。依托5G网络,全力推进多产业应用,在社会各行业领域积极开发一批垂直行业应用场景。加快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培育,推进山东省工业大数据交易平台、数据要素创新共同体建设,吸引各行业企业在重点区域设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大数据中心,建成具有山东特色的工业大数据产业体系。加快研究制定统一的工业大数据管理和标准规范,促进数据合理流动、确权、安全交易、共享和使用。探索建设新型的数字化可共享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研究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三)科学设计产业赋能方案。建立数字化转型标杆,结合山东省经济产业布局,优先推动强势产业与数字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全省区域产业发展需要,规划一批政策完善、功能配套的数字经济园区。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总结和宣传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组成“数字化转型宣讲团”走进中小微企业。重点建设公共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开展数字化服务资源条件衔接聚集、优质解决方案展示推广等公共服务,为中小微企业解决共性需求,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四)强化数字人才支撑。拓宽人才招引类型,加大居留、住房、医疗、托老等全方位支持力度,吸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来鲁工作。通过项目式引才等方式,吸引外地科技创新人才以非常驻方式在鲁开展工作。利用山东省庞大的高校资源,面向产业发展需要强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在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探索校企合作,通过在校专业方向牵引培养、企业员工再培养以及职业培训等方式,扩充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本地人才队伍。
擦亮“好品山东”金字招牌
省工商联在调研中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高品质、大品牌商品的需求旺盛,有效品牌供给难以满足高端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山东省像海尔、潍柴、青啤等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够多,整体品牌实力依然不强,在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经济贡献率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和弱项。为此,建议:
(一)创新品牌培育手段。在省级层面成立“好品山东”推进工作专班,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社会化品牌建设服务体系。积极搭建品牌推广平台,大力推介品牌建设,指导、扶持、培育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打造名牌产品,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
(二)营造品牌良好环境。加大商标品牌保护力度,支持企业加强商标品牌人才培育和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度,提升企业的商标品牌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推动品牌建设与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金融政策、贸易政策相融合,对市场前景好、市场占有率高、高品质产品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三)树立品牌口碑形象。围绕山东省产业特点,引导各行业下大力气把产品做专做优,弘扬以质取胜的价值取向。鼓励和支持企业多渠道多媒体开展商标品牌形象广告传播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利用各种对外交流机会,积极宣传推介山东省优势品牌。
(四)完善品牌保护机制。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完善打假协调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假冒行为和侵害知识产权行为,加大对商标和名牌保护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促进对外贸易稳增长提质量
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增长乏力,原材料、人工、海运成本上涨以及人民币汇率上升,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给山东省外贸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为推动省委2022年“十大行动”中外贸固稳提质行动更好落实,致公党山东省委员会建议:
(一)抓住RCEP生效机遇开拓市场。充分发挥日本、韩国、RCEP区域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和开放平台作用,加强同RCEP各成员国政府、商协会、知名企业的交流。抓住中韩建交30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契机,巩固扩大对日、韩经贸合作。持续打造“对话山东”品牌,扩大对话国别。持续推进“落实RCEP先期行动计划”20条措施落地见效,推广青岛RCEP企业服务中心模式。进一步加强自贸规则研究宣传,深入研究RCEP条款和细节,形成可操作性的指导方案。
(二)多措并举保主体促增长。强化政策扶持,密切跟踪外贸形势变化,用好政策工具,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业务,支持外贸企业实施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化、应用示范推广、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9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支持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产业园和公共海外仓高质量发展。
(三)妥善应对经贸摩擦。继续完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工作站布局,打造山东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强化信息汇集、共享、会商、通报和预警,及时制定、调整经济政策和出口战略,帮助企业降低出口风险。应对新兴经济体TBT通报,组织力量做好持续跟踪和翻译工作,帮助山东省企业及时获得最新信息。
(大众日报通讯员 孟小永 记者 魏然 整理)